近日,大武口区法院执结一起标的110余万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,承办法官以“刚柔并济”的执行方式化解矛盾,既维护了法律权威,又修复了当事人亲情,赢得被执行人的赞誉与锦旗致谢。
案件背景:借贷担保起纠纷 百万债务待清偿
石嘴山某银行与濮A、蒋某、濮B于2020年签订的《个人借款合同》《最高抵押合同》,约定借款90万元,濮A、蒋某以两套房屋、濮B以一套房屋对涉案借款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,且濮B同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担保。上述合同经公证机构公证。后因主债务人濮A、蒋某未履行还款义务,截止申请执行时,借款本息已有1113932.47元,银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执行难题:亲情权益相交织 强制处置隐患多
承办法官查封了濮A、蒋某提供的两套抵押房产,冻结了保证人濮B的银行存款。发现案件存在多重矛盾:濮A已将其中一套抵押住房出售给小舅子,小舅子付清房款并花费近20万元装修,若直接拍卖房屋将面临“无房可住、装修落空”的困境,担保人濮B系濮A的姐姐,认为应先处置濮A提供的两套房产,若扣划其存款,其将采取极端措施。当事人的亲情关系濒临破裂,强制处置易激化矛盾。
柔性方案:多方协调破僵局 案结事了情更暖
面对僵局,承办法官反复梳理案件脉络、倾听各方诉求,经过多次分析研判,法官提出由“濮A的小舅子替濮A支付两套抵押房屋的相应价款给银行,银行解除房屋抵押手续,担保人清偿剩余借款本息”的方案,既保障了濮A的小舅子的相应权益,又避免了濮B存款被全部扣划的风险。经多次沟通,各方均认可该方案,濮A的小舅子向银行支付57万元,银行解除两套房屋抵押手续,濮B自愿清偿了剩余借款本息。至此,案件顺利执结,当事人亲情得以修复。事后,被执行人向承办法官赠送“怀爱民之心守公正 行利民之事暖民心”的锦旗表达感谢。
深耕为民办实事,高效执结显担当,该案承办法官始终践行“既维护法律尊严,又传递司法温度”的执行理念,持续深耕为民办实事,近日,其又成功执结一起标的额99余万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,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法院干警在破解执行难题、化解社会矛盾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责任与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