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珏,2018年2月,被石嘴山市委政法委评为全市“十佳”政法干警;2018年7月,被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。2019年3月,获评自治区“七五”普法中期先进个人。2022年9月,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。
“王珏院长,你安排的庭审马上要开了,赶快到审判庭。”
“王珏院长,审批单已发你系统里,你审签一下。”
“王珏院长,你要去法庭调研,什么时候出发?”
“王珏院长,下午3点你要参加案件协调会。”
“王珏院长......”
这是她的工作日常,日程满满,步履匆匆。
她,就是大武口区法院党组副书记、副院长王珏,清秀的脸庞,明亮的眼睛,身材娇小却能量惊人,单薄的肩膀扛着沉重的工作量。
家风引领家事,柔情铸就法魂
2009年11月,王珏进入大武口区法院工作,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、法官助理、助理审判员、审判员成长为庭长、副院长,她一步一个脚印,在大武口区法院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。2018年1月,王珏调整到民事审判第一庭担任庭长,她调整审判团队,创新工作思路,带领民一庭干警砥砺奋进,干事创业,出色完成办案任务。民一庭先后于2019年2月,被自治区妇联评为自治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,2020年3月被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三等功一次。2018年2月,王珏被石嘴山市委政法委评为全市“十佳”政法干警;2018年7月被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。
王珏注重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庭前、庭外,在与辖区社区开展共建活动中,她积极向到场的居民、群众发放《建设廉洁家庭倡议书》,号召群众以行动响应“传承好家训、培育好家风、建设好家庭”倡议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家事纠纷的发生,拓展了家事审判工作思路,规范、引导、建设良好的家风,让“好家风”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2019年3月,王珏获评自治区“七五”普法中期先进个人。
她常说:“家事审判,判的是案,暖的是心。我们的职责,是要最大程度地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,给当事人一个修复关系、重新找回家庭温情的可能性。”因此,为了让家风建设在家事审判中落地生根,积极促进家庭邻里和睦、社会和谐稳定,王珏嵌入多方工作模式,带领民一庭的家事法官们与市委党校、大武口区妇联共同编演《德法同行,传承好家风》情景剧,该剧围绕家风、作风、民风建设,用精彩的情景教学方式,展示了不同的家庭故事,既有领袖家庭的家国情怀,也有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;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,也有司法对家庭建设向好向善的推动和引导;既体现德治的预防在先,又体现法治的事后裁判,意味深长,发人深省,在社区、企业巡演中取得良好社会效果。
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”春华秋实,初心如磐,王珏用司法为民的赤子之心,在家事审判的沃土上精耕细作,让法治精神与家风文明如同并蒂莲花,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绽放出夺目光彩。
创新审判方式,强化审理实效
王珏创新设置4+X的审判教育模式,并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管理制度、承办人承诺保密等配套制度,为失足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环境。
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,王珏积极推行圆桌法庭等亲情审理模式,邀请女性人民陪审员组成专门合议庭,专职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。她常说:“审判庭不是战场,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尊重、是理解,而不是恐惧和排斥。”在她的引领下,大武口区人民法院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将人性化、专业化、社会化贯穿始终,积极建立庭前审查机制,做好“三见面”“一了解”工作,即与未成年被告人、法定代理人、所在社区或者学校教师见面,并深入街道、社区、学校详细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、家庭情况、成长经历、日常表现、犯罪原因等基本情况。在审理一起社会影响较大的13名未成年在校学生聚众斗殴案件中,王珏提前查阅各被告人的社会调查报告、走访学校,认真了解各被告人成长经历、分析犯罪成因,针对各被告人犯罪心理制定庭审教育方案,庭审中寓教于审,对被告人形成法律和感情的合力冲击,促进被告人思想积极转化,主动认罪悔罪,最终对该案11名被告人均宣告缓刑,达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,赢得社会好评。
“法者,治之端也。”王珏深知,未成年人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,她积极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及犯罪预防的法律宣传10余次,发放编印宣传材料10000余份,走进广播电台直播间开展在线普法,邀请学生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,促进全社会形成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。并联合大武口区委政法委、区公安分局、区检察院、区教育局,在石嘴山市第九中学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,组织法治讲座、模拟庭审、法律话题辩论赛等沉浸式、体验式法治教育,切实将德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,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。2021年7月,所分管刑事审判庭经共青团中央获评“全国青少年维权岗”称号。2022年9月,王珏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。
“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”王珏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道路上,一步一个脚印,从“问题少年”到“阳光青年”,从冰冷卷宗到温热人生,她用司法的智慧与柔情,为青春拨正航向。
转变工作思路,提升管理水平
从部门负责人到党组成员、副院长,身份有了转变,王珏及时调整工作思路,不断提升管理水平,在分管领域大胆创新,积极作为。2023年2月,隆湖人民法庭被自治区高院评为“塞上枫桥人民法庭”。
王珏将司法事业视为自己的终身使命,始终对工作充满无限热忱,她着眼刑事审判队伍业务水平提升,积极组织干警开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》、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等法律知识学习研讨,努力提升队伍能力建设。在教育整顿工作中,王珏发挥带头作用,组织刑事审判庭全体干警倒查三十年暂予监外执行案件,交叉审查2017年至2019年全部刑事案件,查漏补缺多年来刑事团队工作漏洞与弊端,建立刑事案件台账登记制度,对判处缓刑案件、职务犯罪案件单独建立台账,做到每一个案子心中有数,每一个数据熟记于心,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经验与机制获得中央督导组肯定。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王珏以其对审判工作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,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,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法官的忠诚与担当,展现了新时代法院法官的良好形象。